第二、修造西店古街,古代西店驿,中国古代警察所巡检司馆,古代军事基地汛地馆和古代税务馆厘金局
唐玄宗天宝年间,政治日益腐败,引发了“安史之乱”。763年发生在此的一场战斗为西店留下了一些地方名称,如铁场岭(现西店村内),就是当年唐军打造兵器的地方,之后当地人称此地为“铁场”,战后,就作为地名流传了下来。唐军在铁场打造兵器时,见铁场以西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像一个垫子。就称之为“西垫”,后来演化为现在的地名—西店。唐朝763年发生在西店的一场“安史之乱”中的战争为西店留下地名。明朝1370年洪武三年(1370)在此设铁场巡检司以防倭。东方马可波罗的崔溥《漂海录》中就已提到西店驿“夜二更,至西店驿以宿。驿中有甲兵警戌,如防御所。廿七日,在西店驿。是日大风大雨,溪涧水涨,不得已留于西店驿。”就是明显的例证。说明弘治朝,西店驿还在,但也有可能是边上已经有驻军了。清朝同治六年(1867)基督教在西店首建教堂,帝国主义的教会势力从此侵入宁海。清政府于此设厘局,对过往客商征收税厘。清代为海防汛地,置西店汛,屯兵以御。
根据以上史料说明西店地处要冲,商贾云集,不仅是当时经济的中心,也是政治和军事的中心。
弯曲的小路,低矮的屋子老街随着逝去的光阴,盛满着那些年的故事,如西垫驿等都渐渐消失在远去的尘烟中。
根据保留西店驿图复原抓紧时间抢修并制定政策进行保护,将古道驿站融入到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当中去,结合旅游业态、旅游设施建设的需要,通过创意设计赋予其新的附加值,从而真正内外激活古道驿站生存基质,实现古道驿站作为乡村旅游产品和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先介绍驿站作用古代驿递系统的演变自周朝已形成邮传与驿站设施机构组成的邮驿系统,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着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除此之外,高效能的驿传系统的存在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中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交往活动、经济流通和文化融合。再介绍驿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功能、机构组织等有所区别,时代演变西周形成驿传制度的初级模型,开始设有专人传递信息和交通设施驿传制度初步确立,开始在驿传主线上设置驿舍,国家拨款专职人员管理秦正式建立驿递制度,建设几条主要驿道,各地均建有传舍并有多种形式的组织形式,例:亭、传、驿、邮三国结束秦汉时期的驿传分设,开创隋唐馆驿合一,是驿传发展重要节点唐朝 驿传合二为一宋朝设立邮铺,递铺,元朝 全国广泛设置驿站,交通网达到空前繁荣,站点设置合理,传递工具多样明清 驿传制度十分完善,驿传交通网遍布全国,达到工业革命前的高峰清朝晚期,驿归邮的实行和近代邮政的创建代替驛傳系統,其功能衰退1912年全國驛站全部裁撤。再介绍古代强站目的古代驿递系统促进经济发展古代驿递系统建置主要依靠由中央城市向四方伸延构成的官道系统,体现中央政府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权属。驿道作为各地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人口的聚集、商贸的发展成为交易的中心。古代驿递系统促进文化交流驿递系统将全国各地联系起来,过往驿站的文人墨客、朝贡使者,通过驿递系统来往各地,使得各民族的习俗相互交流、吸收建 筑与融合,并且随着驿站的不断发展延伸,不仅使我国内部的文化进行传播与交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得到了积极地促进与发展。例如“唐诗之路”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古道典型代表,记述了缘起魏晋南北朝在唐代达到高峰的,涉及大半个浙江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集体性山水文学创作”,是对唐诗形成起着重要载体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道路。古道驿站建造形制及景观构成驿站风貌有统一的形制又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质,体现多元文化交融的同时也是行政区域、乡村边界的标志物。作为古道线性空间中的一部分,驿站选址则与地形环境有着密不可分,构造物往往依山而建、邻水而筑,集中体现中国人对于山水环境的认知和智慧。驿站建造形制结构古代驿站的形制结构受时代以及各地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各有不同,建筑往往有单独建制或与茶亭、庙宇、桥廊等相关构筑物结合而建。浙江的古驿站周边通常选栽香樟、枫香、苦槠、银杏、杨树、南方红豆杉、黄连木、马尾松、枫杨、柏木、榆树、柳树等。乡村旅游是古道驿站复兴最有效途径,在旅游的过程中,驿站作为乡村旅游中的标志性节点,提供了旅游游憩空间,使人们对古道驿站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功能等价值有更深刻认识,必定能将古道驿站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巡检司相当于边防哨所兼有军事防御和社会治安功能,更多是现派出所功能。据当地老人传这里曾经有一座雄伟的城堡。城堡依山建筑,高大厚实的城墙,把城堡围得象铁桶似的。城堡四周设有雉堞、碉楼,内有兵营、练兵场、水井,还配备火铳弓弩、滚石擂木。城垛上插满旌旗,竖着大刀长矛,好不威风!为此复原中国巡检司博物馆。图文形式介绍按科举考试制度,凡考取武举人,皇上就可委派到各地担任巡检职务,巡检司是一种政府派出机构,有巡检一名,胥吏若干名。一般县级巡检司有弓兵(又称弓箭手)80名左右,由巡检领导。“于丁粮相应人户内佥点弓兵应役,一年更替”。巡检司的职能,有资料解释:“巡检:朝廷在各州、县的关隘、渡口等要冲之地设巡检司,掌缉捕盗贼、盘诘*伪之事。”据此解释,巡检司相当于后来的公安派出所。政府难以控制的地方,特设巡检司加强管理。巡检是县令的属官,为从九品官;巡检的年薪为31两5钱,养廉银60两5钱。巡检司在基层社会控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到了清朝晚期,巡检司的职能有所扩大,承担了对基层社会实行乡、里、甲控制和地方防卫的任务;并履行其它社会职能,诸如经理社仓、义仓,兴立乡校、义学等事务。甚至包括“抚恤难民,催收兵谷,收瘗暴骸,清查掳掠,弥补公项,布置边防”等事项。晚清的巡检司相当于基层的乡政府。重塑巡检一名,胥吏若干名。复原马房和伙房,弓兵们练武习艺的弓箭、大刀、长矛、石锁等兵器的库房。
复原西店税务衙署厘金局介台厘金设立背景及收费经过。厘金是清政府为扩充镇压太平天国军费而开征的。厘金分两种:一为行厘,一为座厘,前者为通过税性质,取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性质,取于座商。税率由开始值百抽一,后增到值百抽三,抽三个三不多。西店镇既有海上码头又有宁波至台州温州必经陆上通道,厘卡林立,来往商贩,无银纳厘,即算实物,过一道卡,纳一次厘。厘金局可复原一进四庭院,由正院、陪院、侧院组成,正门“奉旨抽厘”四个大字依稀可辩,进正门向后三座后院,均南北各三间厢房,每个过厅内均有四扇透窗亮格的屏风,形成庄重、典雅、严谨的风格,院中砖铺甬道,花坛相衬,给人以幽雅、肃穆之感,最后为正厅,是明三暗五二层砖木结构,两侧为南北各三间陪房,形成别具一格的三合院,院内步入厘金局总管委委员会、文牍片、会计处、庶务处、书记处、稽查处、监印处、开票处、队长巡士处住房虽经百年的风雨苍桑,基本上保持原样,保存完好。站在厘金局院内,将依稀可体味当年红红火火的纳税景况。